研发创新
研发创新
我们致力于以技术驱动产品与方案创新,融合测量、控制与AI技术,打造贯穿设计、测试、制造全过程的智能化平台。面向工业领域,我们提供高精度、高可靠的测试与工艺解决方案;面向消费市场,我们构建AI驱动的创作与制造平台,推动个性化定制体验走向规模化与日常化,赋能未来制造新模式
  • 47%

    研发团队占比
  • 15%

    研发投入占比
  • 580+

    知识产权
  • 6

    研发中心
测控技术
我们深耕测控技术十余年,构建了涵盖传感采集、信号处理、控制执行在内的全链条核心能力,支持复杂物理量的高精度、高一致性测试与控制。技术覆盖力学、声学、光学、电学、热学等多物理领域,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、汽车、家电等行业,助力企业实现从研发验证到量产交付的品质保障与工艺提升
人工智能
我们以AI技术为引擎,推动测控技术的智能升级,围绕多模态识别、工程知识建模、智能感知与决策等方向,构建适配工业场景的AI能力体系。通过自主研发的多模态内容生成、工程语义理解、智能决策算法,我们将AI深度融入产品设计、测试验证与制造执行流程,为工业与消费领域的柔性制造提供智能驱动
研发设施
我们在珠海、苏州、上海等地设有多个研发中心,围绕智能测控与AI平台构建复合研发体系。实验环境覆盖声学、电磁、力学、光学、电子等多个方向,配备多类专业平台与模拟系统,支撑从概念验证到样机开发、算法训练与产品迭代的全流程创新
全消音实验室

实验室采用新型平板结构吸声材料,具备优异的声学性能,底噪可低至 0 dBA,自由场半径达 2.5 米。配备来自行业主流厂商的先进传感器、测试仪器与软件,适用于各类声学产品的性能测试与技术验证

混响实验室

混响实验室依据 ISO 354:2003GB/T 20247-2006 等标准建造,用于材料与产品的多项声学性能测试与评估。实验室具备高均匀性、高声压级的混响声场环境,满足噪声功率测量、声品质评估、吸声性能测试等多类试验需求

振动实验室

配备三自由度振动激励系统(激励频率范围 5~3500 Hz,最大负载 300 kg)、高频小型激振器(激励频率最高达 11 kHz)及多种精密加速度传感器,满足结构动力学、模态分析及产品可靠性测试等需求,支持典型工况的技术验证

材料与结构实验室

具备对各类材料与结构的物理性能测试与分析能力,可开展零部件(如弹簧、气缸、合页、探针等)的强度、刚度、耐久性等性能测试,输出高精度、可重复的关键参数,助力产品设计优化与制造可靠性提升

电子实验室

为测控系统研发提供基础验证平台,涵盖电路板、信号链、电源模块等电子元件及系统的功能测试、信号测量与电性验证。配备示波器、信号源、频谱分析仪、逻辑分析仪等专业仪器,满足从原型验证到产品调试的全流程需求

功率实验室

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,配置电驱系统测试平台、电池管理系统测试设备、功率电子变换器测试平台等,覆盖性能评估、能效分析及可靠性测试,支撑新能源汽车电驱、电池、电控系统的开发与验证

光学实验室

按照 GB/T 12085-2010 等标准建设,用于光学系统功能测试、模拟与验证。提供光学系统功能参数测试及前沿光学测试方案开发、产品演示和原型机试验验证

焓差实验室

可模拟智能调节的环境温湿度条件(温度范围:-30~50℃,湿度范围:25~95% RH),满足 GB/T 7725、ARI 210/240、EN 14825 等测试标准,适用于空调、热泵等设备的性能测试与能效验证

老化实验室

配备可程控恒温恒湿试验箱与专用老化测试架,适用于电子、电工、仪器仪表等器件在高低温、湿热环境下的寿命模拟与性能验证,用于评估其耐热、耐寒、耐湿、耐干等可靠性指标

实验室智能化

聚焦实验室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验证,涵盖测试自动化、信息管理平台、数据协同、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算法等关键方向,支持实验室从自动化、数字化向智能化全面升级,显著提升测试效率与资源利用率,推动绿色低碳实验环境建设

全消音实验室
混响实验室
振动实验室
材料与结构实验室
电子实验室
功率实验室
光学实验室
焓差实验室
老化实验室
实验室智能化